“有用”是教育的现实意义
《东方早报》,2008年8月8日
朱
《教育的意义》是王安忆老师在2012年复旦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,主要提出三点:“我建议你不要考虑有用性”,“我希望你不要太追求效率”,“我建议你不要急于竞争”。当然,出发点是很好的,很多读者说这个演讲很好地反映了当代复旦市场上流传的“自由无用”的精神。
然而,对研究生说“没用”是不是太早了?我在复旦教了几年书,我并不担心学生心中没有崇高的理想,而是担心他们过早地向往“无用”的境界,忽视基本功,坐而论道,谈而论道。总之,“有用”能让学生吃饱,获得经济独立,并深深回报父母。一般来说,除非社会发展是“有用的”,否则就无法维持。此外,在这个时代,不缺乏“无用”的思维和“有用”的人才。令人欣慰的是,来参加复旦大学千分考试的高三学生在安乐死这个话题上可以说“生命本身就是有价值的”。她毕业后,我更愿意看到她成为一名医生,能够充分发挥她的专业知识,真正减轻临终病人及其家人的痛苦,而不是躲在病房的角落里,默默念诵托比,并伴随着一条文学青年的微博。
说“效率”,真的是过分追求吗?我去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治疗,中午挂了909号。我直到晚上5点才停下来,才得到医生的尊重。我说不出三两句话,所有的考试都被“请明天早点来”拒之门外。等待医生很费时间。只是说说看医生的过程,需要几分钟,但是有效率吗?我们远远没有追求“积极”的效率。至于“竞争”,学生没有必要“抢”。他们一直在“竞争”中战斗。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确保他们的竞争是在“相对公平”的前提下进行的,而不是鼓励他们置身事外,冷眼思考输赢。
说实话,所谓“自由而无用”的精神,我只接受“自由”的前半部分,但我始终不同意“无用”的后半部分。在我们生活的时代,“学以致用”和“用以致用”,即“有用”,一直是也应该是教育的现实意义。当“有用的”以脚踏实地的方式完成时,学生和他们的祖国可能会更及时地意识到“无用的”。
评论(0)